歐美國家為什么推行雙層油罐?
在過去的十幾年里,成品油行業在油品的制備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隨著環保呼聲的越來越高,我國對于現行油品升級換代的推動力越來越強,油品的含硫量不斷降低,含醇燃料逐步被推廣,油品標準從國III升級到國IV、國V,各種各樣的油品添加劑也在不斷更新換代。
這些新的技術和標準規范,無疑對節省原油、改善油品的燃燒及排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,然而,由于不斷升級的油品其腐蝕性日益增強,而與之相對應的油品存儲系統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卻變化甚微,這對現有的油品存儲系統提出了新的挑戰。
這并不是空穴來風,根據國外文獻報告,自2007年起,在北美等使用超低硫柴油的地區陸續收到了油罐被嚴重腐蝕的報告。隨后,清潔柴油聯盟(CDFA)委托美國石油學會(API)對超低硫柴油腐蝕的成因及防護進行研究的報告指出:在超低硫的環境下,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長并產生醋酸,是形成腐蝕的主要原因。而含醇燃料相對較高的水溶度,不僅大大增加了鋼制油罐被腐蝕的風險,而且還使得腐蝕現象不僅僅局限在油罐底部污物聚集的地方,而是擴大到油罐整個的液相空間。
根據EPA的研究數據,1L的燃油能夠污染超過1,000,000L地下水,地下油罐上一個針眼大小的孔在一年時間內能夠泄漏1,500L燃油到周圍環境中。在EPA地下儲罐防滲漏法規出臺的1988-1989年間,美國已經證實的滲泄漏油罐累計達9萬個,其中半數滲泄漏已經對地下水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污染 ,到了2001年美國有超過44萬個地下儲油罐被確認發生滲泄漏。
當時,在加油站滲泄漏污染情況如此嚴重之下,美國政府(EPA)于1988年9月通過立法——法規名稱為《關于地下油罐的通用法規(EPA 40 CFR Part280、 Part281、Part282)》,要求石油行業在十年之內改造、更換或停用加油站的油罐,通過更換雙層油罐、增加檢測設備,將泄漏的風險降低下來。
至1998年,有很多加油站被關閉,2005年布什總統簽署《新能源草案》其中與地下儲罐相關的是“第十五章:乙醇和汽車燃料——B章節地下油罐合規性要求”,則提供了鼓勵的稅收政策,還要求新建改建站需要使用雙層油罐。美國對油罐滲泄漏要求的相關法規非常嚴格,一旦發現油品泄漏,油罐業主將面臨天價的懲罰。無獨有偶,同樣出于對環境保護的重視,同樣是在1988年,歐盟以立法的形式,要求至1996年限期推行雙層油罐治理滲泄漏。
綜上,歐美發達國家推行雙層油罐的目的,是為了防止地下油罐泄漏對環境造成的巨大損害,并使這種泄漏可以通過檢測系統被及時發現。